第一次讓我發現電玩一種可怕的東西,是在一家日本料亭裡。兩個小老闆,一邊熟練的蕭著蘿蔔皮,一邊忘情的討論電玩裡的人物,好像說的是鄰家或同班的女孩,充滿感情和認同。而我這個貨真價實,要付錢買餐的客人卻一直被晾在一旁,無人搭理,直到老闆娘出現。當時,我的想法是這兩個人腦子大概不太正常!
不久後,我教的學生接二連三的出現類似,或重或輕的症頭。甚至,有偷錢買電玩,或是不吃早餐,只為買電玩的事情發生,從此以後,電玩就成了我的噩夢!
每年身邊總有孩子淪陷!年齡從高中一直往下降。
前年是一個小六數學資優生,一個暑假就變成吸菸,流連於電玩店的邊緣少年。
去年是一個小五數學資優生,期中的時候迷上電玩,父母無力管教,最後夜夜都在電腦前渡過,完全不跟人通。
今年是一個小二學生,每天上網五個小時。眼眶永遠是黑的!
輕症的孩子人數更多,父母如何管教,都無法控制。就算能夠約束上網的時間,孩子的一門心思,也都在電玩裡頭。越來越多孩子寧願在線上聯繫,也不肯找個時間,在球場上打個三對三的籃球。
我的女兒,明年就要接觸電腦課程。我實在是不願意的。
電腦這種東西,需要用的時候,再來學就好了!更何況,一般學生的作業根本不需要電腦。假如寫作業或報告,都只用GOOGLE或維基百科,這些報告,如同一堆CODE!我看過很多孩子,只要寫作業或報告,就掛在電腦上三四個鐘頭,查報告只用了二十分鐘,剩下時間都在窮哈拉,或是玩電玩。寫完的報告,你要他講述內容,大部分是說不出來的。
很多高科技人不斷強調某牌手機或PAD效能強大,既可閱報又可看書。有一位朋友的孩子,就以此為藉口,要求媽媽買同牌的PAD。真是讓人很心酸!假如有科學家仔細研究,一定會發現看電腦和看報紙書籍一定有不一樣的學習效果。用手親筆寫在筆記本上的作業,和用印表機列印的作業,一定也有不同。
花了大錢,讓我們孩子在年齡尚幼時就接觸電腦,龐大的網路資訊,並不是他們能駕馭的了的。是好是壞,真的應該好好省思!